“限塑令”頒布兩年了;叵腩C布之初,人們普遍對“限塑令”寄予厚望,希望此舉能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,減少白色污染。然而,時至今日,在超市在農貿市場,人們明顯感受到“限塑令”效力減弱。
有資料顯示,自2008年6月1日“限塑令”正式實施初期,全國超市和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曾一度減少了50%,現在這一比例僅為30%了。“限塑令”正遭遇一紙空文的尷尬。
收費,難擋“用塑”腳步
近期,我們先后走訪了濟南大潤發、貴和等超市,發現商家都把塑料袋及其收費標準置于收銀臺顯眼位置,方便顧客購買。我們隨機采訪了一些顧客。“我出門就帶著幾個塑料袋,已經習慣了,F在塑料袋質量好,用上幾次都壞不了。”55歲的劉女士說。
“隨時需要隨時買很方便,又不貴。再說家里裝垃圾也會用到塑料袋。”一名年輕男子告訴我們。
我們在幾家超市收銀臺處觀察發現,自帶購物袋的顧客很少,且大多是老年人,大多數顧客還是選擇購買塑料袋使用。濟南歷山路上的大潤發超市工作人員小楊介紹說:“限塑令推行之初,不少消費者自帶購物袋,或重復使用超市塑料袋。但現在更多的人已習慣于購買塑料袋。”
“超市雖然對塑料袋實行了收費,但消費者逐漸適應了目前的價格,況且價格很低,難擋‘用塑’腳步,并不能培養消費者自帶購物袋的習慣……”濟寧市民間限塑政策研究小組負責人毛達對此作出評價。
“限塑令”試圖終結免費使用塑料袋的時代,但實踐證明,終結的范圍僅限于大中型超市,大部分顧客還是選擇購買塑料袋使用,“限塑令”也僅僅是讓以前免費使用變成現在的“有償”購買,塑料袋的低價格沒有阻止顧客大量使用的步伐,資源浪費和環保代價依然巨大。
“超薄禁令”,幾近失效
“限塑令”的一項重要措施是禁止生產、銷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。這項規定曾在政策生效后非常短暫的時間里發揮過作用,F在只有經營管理嚴格的超市和商店徹底杜絕了銷售超薄袋,但在農貿市場和小商小販的攤位中,超薄袋仍然在大量使用。
來自河南的姚女士每天騎著電動三輪車,穿梭在濟寧市各個農貿市場販賣塑料方便袋,十萬個規格不一、顏色不同的塑料袋,兩三天她就能賣完。“便宜的袋子一把四五毛錢,貴的也就20塊左右。”
“這把茼蒿才賣一塊錢,再跟顧客要兩毛袋子錢,那誰還來買菜?”一位賣菜的菜農說,“現在的超薄塑料袋挺便宜的。這點成本不算什么。”
7月10日,濟南燕山副食品市場,我們觀察了近一個小時,沒有發現有顧客自帶購物袋,全部使用的是攤主提供的免費塑料袋,攤主將數量眾多的塑料袋掛在攤位上方以方便使用。
現在農貿市場不僅免費向顧客提供塑料袋,甚至各種顏色的、廢塑料生產的超薄塑料袋,在這些農貿市場扔得滿地都是,成為“白色污染”的一個重要源頭。